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
腦梗死形成和腦細胞缺氧、壞死以及水腫等病理生理變化相關,而腦血液供應障礙則是上述病理生理變化發生的基礎。腦細胞膜上鈉鉀通道為三磷酸腺苷(ATP)依賴通道,在腦血液供應障礙發生后,可導致ATP生成顯著降低,導致鈉鉀通道關閉并出現水鈉潴留。腦內儲能少,對缺氧性和缺血性損害敏感性高,腦組織在完全缺血缺氧30s內可出現腦代謝障礙,在10min內可出現不可逆損傷,需及早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治療。本研究探討了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,報告如下:
資料與方法
一般資料
納入本院2016年1月~2017年6月治療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,患者均符合2014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指南中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。將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免疫三氧血治療組和對照組,每組45例。免疫三氧血治療組男27例、女18例,年齡63~76歲,平均年齡(69.27±5.57)歲。對照組男25例、女20例,年齡63~75歲,平均年齡(69.73±5.18)歲。兩組患者性別、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方法
所有患者均給予抗血小板聚集、調脂穩定斑塊、改善微循環、清除自由基、神經保護、控制血壓、血糖,并積極預防墜積性肺炎、尿路感染、應激性潰瘍、便秘腹脹和壓瘡等并發癥發生。免疫三氧血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治療。使用設備為德國卡特醫用三氧治療儀,具體方法為抽取健側肘靜脈血100ml注入到專用的帶抗凝劑無菌容器里,然后向容器輸入已預備好的三氧混合氣(三氧濃度:首次30μg/ml,次日起50μg/ml,與血量等體積),充分混合3~5min,然后把血液重新回輸到體內,1次/d,治療10d。
結果
兩組治療效果比較
經過治療,免疫三氧血治療組患者基本痊愈20例、顯著進步10例、進步13例、無變化2例、惡化0例,總有效率為95.56%;對照組患者基本痊愈10例、顯著進步11例、進步15例、無變化9例、惡化0例,總有效率為80.00%;免疫三氧血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,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
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、總膽固醇水平、BI比較
治療前,免疫三氧血治療組NIHSS評分、總膽固醇水平、BI分別為(13.48±2.50)分、(6.68±1.66)mmol/L、(32.6±16.20)分,對照組分別為(12.85±1.56)分、(6.73±1.65)mmol/L、(33.5±15.60)分,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>0.05);治療后,免疫三氧血治療組NIHSS評分、總膽固醇水平、BI分別為(6.15±1.46)分、(3.62±0.61)mmol/L、(62.2±17.50)分,優于對照組的(8.38±2.04)分、(4.31±0.62)mmol/L、(53.6±13.40)分,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
兩組后遺癥出現情況比較
免疫三氧血治療組有3例出現偏癱、失語等后遺癥,后遺癥出現率為6.67%;對照組有10例出現偏癱、失語等后遺癥,后遺癥出現率為22.22%;免疫三氧血治療組后遺癥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,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
三氧治療腦梗死理論總結
腦梗死病灶主要包括中心壞死區域和周圍缺血半暗帶,壞死區域細胞死亡無法逆轉,而周圍缺血半暗帶則有側枝循環存在,具有大量可存活神經元,治療關鍵在于快速恢復周圍缺血半暗帶氧供和血供,挽救存活神經元。傳統多采用抗血小板改善腦循環,保護腦功能和控制腦水腫等藥物治療,但效果有限。
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可改善組織缺血缺氧,誘導并激活機體抗氧化防御系統,改善機體氧化-抗氧化失衡。三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,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淡藍色氣體,常溫下不穩定,可快速分解;采用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治療腦梗死可顯著提升血液ATP水平,糾正缺血缺氧腦組織,促使鈉鉀通道恢復和正常運轉,減輕水鈉潴留和腦水腫;另外,三氧可促進血氧飽和度提高和血液循環改善,將紅細胞代謝激活,改善組織供氧,促使細胞功能恢復,增加膜通透性和流動性,降低血漿黏稠度,預防血栓形成。三氧還可發揮強自由基清除作用,減輕自由基損傷,激活抗氧化酶,有效保護腦組織,參與脂質代謝,降低膽固醇水平。
綜上所述,免疫三氧血回輸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確切,可減輕神經功能缺損,降低膽固醇水平,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,減少后遺癥發生,值得臨床推廣。